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上海市普陀新闻网-- 宜川路街道中远两湾城通过“湾豆群”打造“有活力的新兴老社区”
公告图标

宜川路街道中远两湾城通过“湾豆群”打造“有活力的新兴老社区”

2017年2月21日    来源:新普陀报     

  传统印象里,小区里常活跃着老年人身影,年轻人似乎难觅踪迹。但在宜川路街道中远两湾城社区里,却活跃着一支由老中青三代组成的社区互助组织“湾豆群”。

  记者了解到,“湾豆群”是在社区基金会、社会组织、居委会等各方协作下诞生的,是普陀区“同心家园”建设实践项目之一。成立大半年,不仅多次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,更是吸引了一批白领青年加盟,参与小区共治与自治。

  社区需求催生“湾豆群”

  中远两湾城是上海内环线内最大的住宅小区,约1.2万户业主入住。小区乱停车、户外晾晒、群租现象严重等社区问题繁多。

  2007年就搬进中远两湾城的方阿姨,曾被左邻右舍的群租现象困扰过。为了解决群租问题,第二年她“主动请缨”担任楼组长。在小区筹建业委会过程中,她也积极参与其中。对于社区治理、社区活动,可谓是经验丰富。方阿姨说,自己在历次活动中发现,参与者多数是像她一样的退休人员,甚少看到青年参与。

  “成立‘湾豆群’是基于社区的需要。”中远两湾城第四居委会党总支书记袁雄坦言,小区开展活动一直面临着两方面的瓶颈,第一是社区活动的参与率永远维持在10%-15%,难以突破;第二是参与活动的人群集中在60岁以上,想要找到一个青年难上加难。

  群名来源于社区“90后”

  必须突破社区治理中年轻人不够活跃的瓶颈!但是,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居民参与社区治理?

  宜川路街道社区基金会引入上海百益社区服务中心这一社会组织,与中远两湾城第四居委会一起“头脑风暴”。百益社区服务中心在做社区自治“陪伴式”服务方面有着五六年的经验。双方探讨之后,中心按照社区需要,制定了专业方案。负责人冯老师表示,社群要活跃,需要多元参与,而吸引青年的第一步就得要给社群取个响亮有趣的名字。

  “湾豆”这一名字来源于小区90后青年。袁雄说,当时起名字就花了半个月的时间,最终“湾豆”一名在12个五花八门的名字中脱颖而出,得到多数参与者的喜爱。

  去年5月,由社区党员、青少年团员、业委会和平安志愿服务队组成的“湾豆群”正式成立,“希望逐步发展成为‘社区参与中心’,与以‘居委会’为核心的社区治理中心一起,共同打造‘同心家园’。”为了帮助“湾豆群”的成长,袁雄透露,今年将召开第一次“湾豆群”大会,并选举“湾豆群”理事会,产生两名理事长,“为了弥补不同年龄层之间由于代沟产生的问题,两名理事长将采取一老一少的互补搭配。”

  “湾豆群”在与居委会进行合作时,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向居委会提出需求,并在社区党总支和居委会的组织和邀请下参与议题讨论,居委会也要对需求进行回应。同时,在与业委会合作时,倡导“湾豆”担当“业主召集人”,协助业委会提高工作能效和居民参与度,业委会也会向“湾豆群”征集有关物业公司、公共维修基金使用的意见和建议。

  让社区活动趋“年轻化”

  “湾豆群”成立了,但是如何扩大队伍,吸引不同年龄层的志愿者加入?在袁雄看来,年轻人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之所以不强,这和以往社区服务对象集中在老年人身上不无关系。考虑到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和纽带,“湾豆群”定期组织开展亲子类、公益服务等活动,吸引年轻父母走出家门,参与社区活动,并逐步积聚起年轻力量参与社区事务,让更多新生力量加入到社区自治的队伍中来。

  在开展“湾豆群”首次活动“绿口袋”行动时,就出现了不少“亲子档”,他们沿着小区的主干道捡拾道路旁、草丛中遗留的垃圾,让小区环境更整洁。“捡垃圾这一公益活动,更多的是起到带动和感染作用。”青年“湾豆”金晶表示,作为一名母亲,自己在参与社区活动的同时,也给孩子起到了表率作用。“其实这对孩子是最好的教育,希望我的孩子长大后也能做一名小‘湾豆’”。

  如今,“湾豆群”组织的迷你阳光图书馆、湾豆二手集市义卖、社区嘉年华亲子晚会等丰富活动,在为社区孩子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的同时,也建立起了社区年轻父母的“朋友圈”,汇聚起了更多年轻力量参与社区活动、社区治理。“湾豆群”还相继成立了妈咪荟、乒乓球俱乐部、湾豆博士俱乐部、小湾豆成长俱乐部、小小画家俱乐部等17支社区团队,让社区老中青都能以各自爱好为切入点,走出家门,融入集体,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加入到社区建设管理中。“我们想把两湾城社区打造成‘有活力的新兴老社区’,让社区共同体的意识越来越强。”袁雄说,今后,“湾豆群”会越来越壮大,由这个组织策划开展的活动、小型志愿服务以及兴趣小组也会越来越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