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上海市普陀新闻网-- 【党建引领自治共治】重塑自治活力 打造七彩“熟人圈”
公告图标

【党建引领自治共治】重塑自治活力 打造七彩“熟人圈”

万里街道颐华二委探索“七彩楼组”微自治项目
2017年4月18日    来源:新普陀报     

  WDCM上传图片

  俗话说,邻里好,赛金宝。但随着社会发展,邻里关系日渐冷淡,似乎成了典型的“城市病”之一。

  如何提高社区公共事务的居民参与度,如何重建邻里情感、重塑自治活力?万里街道颐华第二居委紧紧围绕“同心家园”建设,探索“七彩楼组”微自治项目,将社区自治范围划小至楼组单元,通过创建特色楼组,激发居民走出小家,在楼里找到归属感,从而辐射至整个社区,积极打造社区七彩“熟人圈”。目前,已成功创建了先锋楼组、关爱楼组、睦邻楼组、环保楼组、亲子楼组。

  “见人遇到困难时,主动搭把手,让陌生的邻居熟悉起来,让共同的社区和谐起来。”颐华第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蒋建芳说,这是创建“七彩楼组”的初衷,也是建设“同心家园”的目的之一。

  党建引领,居民“自己的口味自己定”

  “小区14号楼有退休党员5位,是小区党员最多的楼组。而且他们个个都是志愿者,只要小区有公益活动,总少不了他们的身影,深受居民好评。”树立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,“先锋楼组”率先揭牌。

  颐华第二居民区第一联合支部委员会书记、颐华二委自治家园理事会理事长朱富春介绍,这个楼组还住着一位80多岁高龄的老党员张铃,家中陈列着上千件党的珍贵史料,还有他抄写的党史党章,几乎每个走进他家的人都会感叹,“这就是一个小小的党史资料馆。”

  在朱富春的建议下,小区每月的党组织生活就放在张老家中开展。加之张老很乐于与大家分享,一传十、十传百,久而久之,他的家中成了小区党员们甚至共建单位经常参观之处。大家从文字、老物件中感受和重温党的几十年风雨历程,如同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。

  “不光‘先锋楼组’,其它楼组也各有特色。而这些特色,都是居民总结、提议,楼组长汇总、上报,在坚持党建引领下,由居民区党总支、居委会、自治家园理事会共同组织实施的。”蒋建芳告诉记者,通过前期召开楼组长会议、党员会议,采取自下而上的原则,在自治家园理事会共同调研的基础上,对小区128个楼组进行摸底调研。根据居民要求及楼组自身条件,开展特色楼组创建工作。项目启动前期就针对5个楼组分别召开了楼组居民会议,要求会议出席率达到100%,做到家喻户晓、并得到每位居民的支持、理解,充分听取意见建议。

  “我们小区人才很多,要带动他们的热情,我自己要先行动起来。”说干就干,曾经做过机械设计的朱富春发挥特长,顶着烈日,自己动手为每个楼道大厅策划及设计方案。他手绘了楼道大厅布局设计图,清楚反映每面墙怎么布置、什么尺寸。这种投入劲儿带动了更多居民纷纷站出来,发挥技能、提供经验。

  特色鲜明,时新想法也有“用武之地”

  紫颐园是新小区,入住的年轻人多,想法也活。其中的43号楼业主自建了微信群,还常常自发组织亲子活动,新手爸妈们在一起谈谈育儿经,动手DIY、结伴出游,享受亲子乐趣。

  有一年节日前夕,楼组长曹老伯的女婿找到了居委会,说不知如何在社区组织一场亲子活动。在颐华第二居民区党总支部的支持下,不仅办起了此次活动,还有了后来一系列的亲子活动。

  起初因为孩子,使得这一楼组内的家长们走在一起,脸熟了,也叫得上名了,时间久了有什么急事彼此还都互相照应。有了良好基础,得名“亲子楼组”。

  “年轻人白天出门工作,老人在家照顾孩子,几乎会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——白天带孩子去哪里玩。”曹老伯告诉记者,自己和女婿想利用一楼门厅空间,设计一个生动活泼的儿童天地。在居委会和居民的共同协助下,儿童乐园建成了。小书柜里陈列的书籍、摆放的玩具,不少都来自居民的共享。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尽情地看书、玩玩具、画画,既安全,又方便。

  环保的理念也是近几年的“大热门”。怎么进行垃圾分类,废旧电池如何处理,如何让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利用……这些问题,在36号楼“环保楼组”可以找到答案。

  楼道张贴的“垃圾分类承诺书”上,布满了居民们的签名,旁边的海报上,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居民们自己想出的环保小点子。“我们楼组除了积极响应垃圾分类的号召,还建了一个微信群,分享环保理念和做法。”楼组长任桂英介绍说,目前,楼内居民环保意识很强,主动把干湿垃圾、有害垃圾分类。居民吴阿姨坚持收集废旧电池,将其分类并送到有关部门集中回收。

  价值认同,社区产生积极“化学反应”

  “楼组微自治”的妙处在于,以楼组为单位、在社区编织出一张爱心网,触发了一系列“化学反应”。人与人之间进一步了解后,很多问题迎刃而解。

  提起“关爱楼组”的楼组长李阿姨,不少居民都倍感亲切。平日里,李阿姨十分关心和照顾楼内行动不便的老人,还主动提出帮他们配药。看到他们有困难,她总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。住户中上班族早出晚归,快递来了没人收,她自己提出可以帮忙代收。进出楼道,看到地上的纸屑、烟头,她都会弯腰捡起,扔进垃圾桶。

  受其感动,居民也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。不少新上海人从家中带来些土特产,都会互相分享,邻里之间互相关爱、和睦相处。

  “独门独户不独居,你家我家是一家,这是咱们‘睦邻楼组’的特色。”楼组长许文霞介绍说,楼组居民相互关心、相互爱护,平时见面热情地招呼、生活中互帮互助、逢年过节走家串户……楼上楼下如同一个大家庭。走进楼道,温馨感扑面而来,全家福照片贴满了墙面,楼组公约一目了然。“正是由于大家相敬如宾,邻里间的小矛小盾,一般都能快速解决。”

  创建给大家带来了明显改变。不少人走出家门,从陌生变得熟悉,在党员先锋模范带动下,越来越多居民加入志愿服务、社区自治中来。居民张宝洪欣喜地说,“以前在电梯里见面就点点头,通过楼组建设,现在不仅知道住在几楼还知道了姓甚名谁。乱停放等难题解决了,楼道更整洁了,各自的小家逐渐融为了整洁美丽、知礼明德、安居乐业的大家庭。”

  如今,在原有五个特色楼组的基础上,“七彩楼组”微自治项目又有了拓展。蒋建芳告诉记者,今年正筹划创建激发年轻人参与社区事务热情的“诚品书吧”、以及居民各抒已见沟通讨论的“议事厅”。“希望将来还会有出现更多、更优秀的楼组,成熟一个、创建一个,不断提高居民的居住、生活质量,发挥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。”